隨著智能建筑的不斷發(fā)展,樓宇內各弱電子系統(tǒng):監(jiān)控系統(tǒng)、網絡系統(tǒng)、門禁系統(tǒng)、無線WIFI、背景音樂、網絡布線、停車管理系統(tǒng)等弱電系統(tǒng)。根據(jù)現(xiàn)場條件,與甲方及土建的溝通,先做好現(xiàn)場影像資料的備份,再進行吊頂?shù)牟鹦?,暗管的掃管,先水平后垂直的順序依次完成每個工作。
主干線子系統(tǒng)是樓宇內由網絡機房到設備間的連接線路,隨著各樓宇各子系統(tǒng)趨向網絡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網絡系統(tǒng)、門禁系統(tǒng)、無線WIFI、背景音樂、網絡布線、停車管理系統(tǒng)等弱電系統(tǒng)都可以通過光纜與將各子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組成局域網絡,彌補單一設備不便于管理缺陷。建筑物主干線子系統(tǒng)的電纜施工范圍, 主要是從設備間到建筑物各個樓層配線架之間的主干路由上所有纜線的施工。 它的施工環(huán)境全部在室內,且在建筑中已有電纜豎井或專用房間等客觀條件。因此,現(xiàn)場環(huán)境的施工條件較室外要好。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tǒng)是所的綜合布線系統(tǒng)中必有的組成部分,它與建筑和室內其它管線系統(tǒng)關系密切,因此,在線纜安裝(目前,線纜主要是光纖布線、大對數(shù)電纜、網絡布線)施工中必須加強與有關單位協(xié)作配合,互相協(xié)調,以求建筑物主干綜合布線子系統(tǒng)的所有線敷設和安裝順利進行,且有可靠的質量保證。 因本項目只設一個配線間, 因此主干子系統(tǒng)也即為水平子系統(tǒng)的垂直部分。
一、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tǒng)纜線敷設的基本要求
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tǒng)的纜線條數(shù)較多,且路由集中,它是綜合布線系統(tǒng)中重要骨干線路。 因此, 在安裝敷設前和整個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基本要求,以保證綜合布線敷設纜線的施工質量(目前,綜合布線主要是網絡布線)。
a) 為了使網絡布線順利進行,在敷設纜線前,應在網絡布線施工現(xiàn)場對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進行核對,尤其是對主干路由中所采用的纜線型號、規(guī)格、程式、數(shù)量、起迄段落以及安裝位置, 要重點復核, 如有疑問量, 應及早與設計單位和主管建設的部門共同協(xié)商,予以研究解決,以免耽誤工程開展,影響施工進度。
b) 在網絡布線敷設纜線前,應對已運到施工現(xiàn)場的各種纜線進行清點和復查。其內容有纜線的型號、規(guī)格、長度、起始端和終端地點等,標簽上的字跡應清晰、端正和正確,以便按施工順序、對號入座進行敷設施工。
c) 為了減少網絡布線纜線承受的拉力和避免在牽引過程中產生扭絞現(xiàn)象,在布放纜線前, 應制作操作方便、 結構簡單的合格牽引端頭和連接裝置, 把它裝在纜線的牽引端。 由于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tǒng)的主干纜線一般長度為幾十米, 應以人工牽引方法為主。 為了保證纜線本身不受損傷, 在纜線敷設時, 布放纜線的牽引力不宜過大,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 80% ,在牽引過程中為防止纜線被拖、蹭、刮、磨等損傷, 應均勻設置吊掛或支承的支持物間距不應大于 1.5m, 或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定。
d) 在網絡布線布放過程中,纜線不應產生扭絞或打圈等有可能影響纜線本身質量的現(xiàn)象。 纜線布放后, 應平直處于安全穩(wěn)定的狀態(tài), 不應有可能受到外界的擠壓或遭受損傷而產生障礙隱患。
e) 在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tǒng)的纜線敷設時,需要相應的支承固定件和保護措施, 這就是支撐保護方式。 它對主干纜線的安全運行起著保證作用, 它是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為此,在建筑內的電纜豎井和上升房中設有暗敷管路、槽道(包括橋架)等裝置,以便敷設主干纜線。
二、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tǒng)的纜線敷設
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tǒng)的主干纜線敷設是極為重要的施工項目, 它對于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有效使用具有決定性作用。這里介紹在敷設纜線中的幾個主要問題。
電纜敷設的施工方式
目前, 在建筑中的電纜豎井或上升房內敷設電纜有兩種施工方式。 一種是由建筑的高層向低層敷設, 利用電纜本身自重的有利條件向下垂放的網絡布線施工方式。 另一種是由低層向高層敷設, 將電纜向上牽引的施工方式。 這兩種施工方式雖然僅是敷設方向不同,但差別較大,向下垂放遠比向上牽引簡便、容易、減少勞動工時和勞力消耗,且加快施工進度;相反,向上牽引費時費工,困難較多。因此,通常采用向下垂放的施工方式,只有在電纜搬運到高層確有很大困難時,才采用由下向上牽引的施工方式。在電纜敷設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向下垂放電纜的施工方式,應將電纜搬到建筑的頂層。電纜由高層向低層垂放,要求每個樓層有人引導下垂和觀察敷設過程中的情況, 及時解決敷設中的問題。
2、為了防止電纜洞孔或管孔的邊緣不光滑,磨破電纜的外護套,應在洞孔中放置一個塑料保護槽,以便保護。
3、在向下垂放電纜的過程中,要求敷設的速度適中,不宜過快,使電纜從電纜盤中慢速放下垂直進入洞孔。 各個樓層的施工人員都應將經過本樓層的電纜徐徐引導到下一個樓層的洞孔, 直到電纜逐層布放到要求的樓層為止。 并要在統(tǒng)一指揮下宣布敷設完畢后各個樓層的施工人員才將電纜綁扎固定。
4、如果各個樓層不是預留直徑較小的洞孔,而是大的洞孔或通槽,這時不需使用保護裝置, 應采用滑車輪的裝置, 將它安裝在建筑的頂層, 用繩索固定在洞孔或槽口,然后電纜通過滑車輪向下垂放。
5、電纜的重量來選擇。 其施工順序是由建筑的頂層下垂一條布放牽引拉繩,其強度應足以牽引電纜的所有重量(電纜長度為頂層到樓層樓層),將電纜牽引端與拉繩連接妥當。啟動絞車,慢慢速將電纜逐層向上牽引,直到電纜引到頂層,電纜應預留一定長度,才停止絞車。此外,各個樓層必須采取加固措施將電纜綁扎牢固,以便連接。
6、電纜布放時應一定冗余量,在交接間或設備間內,電纜預留長度一般為3-6m。主干電纜的最小曲率半徑應至少是電纜外徑的 10 倍,以便纜線的連接和今后維護檢修時使用。電纜在電纜槽道或橋架上敷設和固定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纜線常采用槽道或橋架敷設, 尤其是電纜條數(shù)多而集中的干線通道的交接間內。在電纜槽道或橋架上敷設電纜時,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要求:
a)、電纜在橋架或敞開式的槽道內敷設時, 為了使電纜布置牢靠和美觀整齊,應采取穩(wěn)妥的固定綁扎措施。如是在水平裝設的橋架內敷設,應在電纜的首端、尾端、轉彎處及每間隔 3-5m 處進行固定:如是在垂直裝設的橋架內敷設時,應在電纜的上端和每間隔 1.5m 處進行固定 . 具體固定方法有用的塑料電纜扎在橋架或敞開式槽道內的支架上。
B、電纜在封閉式的槽道內敷設時 , 要求在槽道內纜線均應平齊順直 , 排列有序, 盡量互相不重疊或不交叉 , 纜線在槽道內不應溢出 , 影響槽道蓋蓋合。在纜線進行出槽道的部位或轉變處綁扎固定。 如槽道是垂直裝設時, 槽道內的纜線應采取每間隔 1.5m 處將纜線固定綁扎在槽道內的支架上 , 以保持整齊美觀。
C、在橋架槽道內的纜線綁扎固定時,應根據(jù)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shù)分束綁扎, 以示區(qū)別, 也便于維護檢查。 例如 4 對對絞線對稱電纜以 24 根為束;25 對或 25 對以上的主干對絞線對稱電纜或光纜及信號電纜可分束捆扎。 綁扎的間距不宜大于 1.5m, 綁扎間距應均勻一致 , 綁扎松緊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