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全球供應網(wǎng) > 技術中心 > 所有分類
我們常見的防雷裝置主要是防雷接閃裝置、接地裝置及浪涌保護器等,當然還有我們很少接觸到的防雷裝置,例如激光引雷、火箭引雷和水柱引雷等。今天,【鈞和電子?浪涌保護器】為您詳細介紹一下這些防雷裝置:
一、常規(guī)防雷
常規(guī)防雷裝置主要是建(構)筑物針對直擊雷和感應雷而采取的綜合性防雷措施,由外部防雷裝置和內(nèi)部防雷裝置組成。外部防雷裝置主要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三個部分組成;內(nèi)部防雷裝置主要是由等電位連接、電磁屏蔽、防雷布線和浪涌保護器等組成。
(一)接閃器
1.接閃器
針對不同的建(構)筑物,接閃器的型式也不一樣,接閃器主要分為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線和避雷網(wǎng)等四種。避雷針作為接閃器時,接閃后,雷電流通過引下線、接地裝置引入大地,與地面形成等電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電場強度增加到極限值的雷電云電場發(fā)生畸變,開始電離并下行先導放電;避雷針在強電場作用下產(chǎn)生放電,形成向上先導放電,兩者會合形成雷電通路,隨之泄放入大地,達到防雷效果。
避雷線根據(jù)保護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單根、雙根或多根避雷線,可根據(jù)保護對象的狀態(tài)和體積具體確定不同截面積的避雷線。通常情況下,避雷線一般采用截面積不小于35mm2的鍍鋅鋼絞線。它的防護作用等同于在弧垂上每點都是一根等高的避雷針。
避雷帶是在屋頂四周的女兒墻或屋脊、屋檐上安裝金屬帶做接閃器的防雷電方法。避雷帶的防護原理與避雷線一樣,由于它的接閃面積大,接閃設備附近空間電場強度相對比較強,更容易吸引雷電先導,使附近尤其比它低的物體受雷擊的幾率大大減少。避雷帶的材料一般選用直徑不小于8mm的圓鋼,或截面積不小于48mm2且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鋼。
避雷網(wǎng)分為明網(wǎng)和暗網(wǎng)。明網(wǎng)是將金屬制成的網(wǎng),架在建(構)筑物頂部空間,用截面積足夠大的金屬物與大地連接的防雷方法。暗網(wǎng)防雷是利用建(構)筑物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網(wǎng)進行雷電防護。
(二)浪涌保護器(SPD)
浪涌保護器是把因雷電感應而竄入電力線纜、信號傳輸線的高電壓限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保證電子設備不被擊穿。設備遭受雷擊損害通常有四種情況:
1.直接遭受雷擊而損壞;
2.雷電電磁脈沖沿著與設備相連的信號線、電源線或其他金屬管線侵入使設備受損;
3.設備接地體在雷擊時產(chǎn)生瞬間高電位形成“地電位反擊”而損壞設備;
4.設備安裝的方法或安裝位置不當,受雷電在空間分布的電場、磁場影響而損壞。
加裝浪涌保護器(SPD)可把電器設備兩端實際承受的電壓限制在安全電壓內(nèi),起到保護設備的作用。
二、非常規(guī)防雷
目前一些非常規(guī)防雷的措施主要有激光束引雷、火箭引雷、水柱引雷、器等防雷裝置。
(一)激光引雷
用強度足夠的激光束射向雷云,來定向引導雷電,起到主動截獲雷電或引雷的效果。
(二)火箭引雷
用小火箭引一根金屬絲直接發(fā)射到雷云中實現(xiàn)人工觸發(fā)雷擊而達到引雷目的。
(三)水柱引雷
利用脈動加壓式高壓水槍將水柱射向雷云形成引雷通道。
(四)器
在被保護物的頂部放置一個能生成與雷云同極性電荷的裝置,使其下方形成一個區(qū),起到防雷作用。
上述這四種非常規(guī)防雷措施都在處于研究實驗階段,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