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緣電阻是與帶電部件(住宅電纜)并聯(lián)的電阻。介電狀態(tài)和電阻狀態(tài)之間沒有差異,因為根據(jù)條件,同一物質既可以是電介質又可以是電阻器。區(qū)分物質在電阻和電介質中的行為的主要條件是基于麥克斯韋電介質弛豫時間的概念,電介質的等效電路是具有并聯(lián)電阻的電容器。
真正的絕緣結構并不總是由均勻的電介質組成。它們可能包含不同電介質的成分,也可能僅具有界面。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出現(xiàn)電導率的新特征,特別是,不僅應考慮電介質本身的電導率,還應考慮界面。邊界的存在本身不會改變結構的電導率,但是表面不可避免地包含化學活性元素。與空氣接觸時,表面富含空氣中所含的物質。已知即使與清潔的空氣接觸,水也被吸附在表面上,例如,在氧化物的表面上最多可以包含100個分子層的水。發(fā)生表面電導率,即 電導率與電荷載體在表面上的出現(xiàn)和移動有關。
考慮到以絕緣電阻測試儀為單位的表面電導電阻,例如MIC-1000電阻表,濕度計和電絕緣的老化程度,MIC-2500,MIC-5000和MIC-3絕緣表,接地導體和電勢均衡,請使用三重鉗位方法-高壓連接器得出“中點”-“ E”的結論。使用時,要考慮表面電導率電流來調整結果。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測量屏蔽層和一根電纜芯之間的絕緣電阻。
黑色表示被測芯的絕緣層周圍有金屬箔。在漏電流I R-E 和I E-COM不相等 的情況下,我們沿界面具有表面電導率的情況。
絕緣電阻R ISO 表征通漏電流I SLE (R ISO = U adj / I SLE)。直通電流I cc (泄漏電流)在恒定電壓的影響下流過電介質,這是由于電介質中存在不同性質的自由載流子。
在接通恒定電場時,由于極化的快速形式,I cm的偏置電流流經電容器的電介質。
在非極性均質電介質中,然后建立直通電流-I SLE。吸收電流也流過極性和非均質的電介質-I abs,這是由與延遲(松弛)極化建立相關的電流的有源分量引起的。
為了在測量的初始階段排除大電流的流動,絕緣電阻表會限制流動的電流量,從而消除對絕緣的可能損害。輸出電流限制為1 mA。
隨著被測物體的電容充電(通過直流電),兆歐表端子上的電壓(線性)增加。然后設定工作點-電壓達到設定值并且電流穩(wěn)定(該電流是電介質I SLE的通過電流)。
在測量過程中累積的電荷是潛在威脅的來源,在設備測量結束時,電荷會自動放電(通過內部電阻器)。在恒定電壓下進行測量以地減小電容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從操作的角度來看,絕緣材料的狀態(tài)由兩個系數(shù)來表征-吸收系數(shù)(介電吸收比-DAR)和極化指數(shù)(極化指數(shù)-PI)。
吸收系數(shù)表征絕緣材料的水分含量。吸收系數(shù)是絕緣電阻測試儀在施加電壓后60秒鐘(R 60)和從絕緣電阻測試儀開始施加測試電壓(R 15)后15秒鐘測得的電阻之比:abs = R 60 / R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