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墻應重新防水。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較好的解決滲漏問題,但費時費力,且資金投入大,在實踐中不好實現(xiàn)。
根據(jù)滲漏部位的處理,采用開孔注漿的方法對滲漏部位進行局部處理。然而,由于結構的處理,往往不好得到居民的配合,容易產生誤解,不好處理。而且,它只能是治標,不可以治本。通常在處理一個漏點后,水可能會從另一個薄弱點漏出。
目前市場上這類產品主要是硅基滲透防水劑,對基層要求不高。清理基層后,將裂縫和修補劑與水泥混合,墻上的孔洞和縫隙。然后,使用密集噴霧將防水劑直接噴到外墻上。防水劑可滲入水泥基材1cm以上,水泥中游離氧化鈣。鋁酸四鈣反應生成水不溶性硅酸鈣、硅酸鋁和絮凝劑,堵塞水泥基孔隙,形成既透氣又疏水的時間長的防水層。雨水像荷葉上的水滴一樣落在上面,沒有留下水的痕跡。墻體將會處于干燥狀態(tài),以達到防水的目的。